1.世界十大吉他手的名字?

2.老鹰乐队有几人离世

3.有没有中国的乐队是世界知名的?

4.老鹰乐队告别演唱会中BASS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5.苹果Apple Music无损音乐质量到底如何,我们用照妖镜找到答案

6.煲音箱专用音乐 怎么煲音箱

7.甲壳虫乐队资料

joe walsh_

就是这些了 记得纳 谢谢

1. Marooned - Did Gilmour

2. Coming Back To Life - Did Gilmour

3. Sorrow - Did Gilmour

4. Red House - Gary Moore

5. How Long - Mike Rutherford and Paul Carrack

6. All Along The Watchtower - Mike Rutherford and Paul Carrack

7.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 Mike Rutherford and Paul Carrack

8. I Can't Dance - Mike Rutherford and Paul Carrack

9. Stronger Than Me - Amy Winehouse

10. Funk 49 - Joe Walsh

11. Life's Been Good - Joe Walsh

12. Life In The Fast Lane - Joe Walsh

13. Rocky Mountain Way - Joe Walsh

14. Muddy Water Blues - Paul Rodgers

15. Drinking - Paul Rodgers featuring Jasmine & Steve Rodgers

16. Alright Now - Paul Rodgers & Brain May

17. Can't Get Enough - Paul Rodgers & Joe Walsh

世界十大吉他手的名字?

埃里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

百科名片

埃里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埃里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CBE(Eric Patrick Clapton,1945年3月30日-),英国吉他手、歌手和作曲家。他曾经获得过格莱美奖,是20世纪最成功的音乐家之一,在摇滚名人堂里有三项成就。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2003年在滚石杂志评选的一百大吉他手位列第四,在百大摇滚艺术家里面排名53位。他是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

中文名: 埃里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

外文名: Eric Patrick Clapton

国籍: 英国

出生日期: 1945年3月30日

职业: 吉他手、歌手和作曲家

主要成就: 他曾经获得过格莱美奖

目录

生平逸事电吉他演奏

成功之处

Eric Clapton前往伦敦寻梦

加入乐队

音乐生涯和个人生活早期经历

新兵乐队

翰·梅奥尔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

奶油乐队

盲目诺言乐队

德莱尼和邦妮和朋友们乐队

德雷克和多米诺乐队

摆脱毒品

争议

归来

悲剧重演

新的成就

音乐引路人

寻找父亲

克莱普顿的吉他

其它场合的露面

配乐的**

唱片目录生平逸事 电吉他演奏

成功之处

Eric Clapton前往伦敦寻梦

加入乐队

音乐生涯和个人生活 早期经历

新兵乐队

翰·梅奥尔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

奶油乐队

盲目诺言乐队

德莱尼和邦妮和朋友们乐队

德雷克和多米诺乐队

摆脱毒品

争议

归来

悲剧重演

新的成就

音乐引路人

寻找父亲

克莱普顿的吉他其它场合的露面配乐的**唱片目录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逸事

虽然克莱普顿的曲风多变,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基于布鲁斯风格。他是一个音乐的改革者,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布鲁斯摇滚(在「约翰·梅奥尔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期间)以及迷幻摇滚(在「奶油乐队」期间)。他还成功地从Delta布鲁斯(代表作「我和约翰先生」)音乐风格转向流行音乐(代表作「改变世界」)和雷鬼乐(代表作「我射杀警长」)。

电吉他演奏

提起电吉他演奏,就必须提到布鲁斯音乐;提起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大师,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Jimi Hendrix,但是说起依然在世的最伟大的吉他演奏家,名字只有一个——Eric Clapton爵士。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布鲁斯摇滚乐以及布鲁斯吉他演奏成为了主流摇滚风格之后,在这种来源于黑人音乐的吉他演奏中,在所有除黑色外其他肤色的布鲁斯吉他演奏家之中,人物Eric Clapton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在与Eric Clapton同时代的所有艺术家纷纷的离开人世,或者失去了原有的歌迷号召力之后,Eric Clapton是所有当年这些艺术家中为数不多的既然保持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术以及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艺术家。 Eric Clapton为人谦逊,在与其他出色的吉他演奏者比如Jimi Hendrix,B.B. King,Duane Allman,甚至后辈Stevie Ray Vaughan相比较的时候他总是非常谦恭,在与B.B. King以及Bob Dylan等人同台的时候他总是举止非常礼让,他是最有绅士风度的流行音乐家之一。同时,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吉他大师,Eric Clapton还经常热心的帮助包括英国著名流行音乐家Sting,Bon Jovi乐队主音吉他手Richie Sambora在内的其他一些音乐家去录制专辑或者拍摄音乐录影带,并且经常为一些音乐家担任吉他手作伴奏。Eric Clapton曾经协助过Bob Dylan,Aretha Franklin,Joe Cocker,Ringo Starr,Freddie King,Roger Waters等等近百位艺术家的专辑录制。

成功之处

虽然电吉他演奏是Eric Clapton的最成功之处,但是当他于1992年3月在MTV电视台进行了不插电的现场演出节目之后,这位昔日以电吉他技术服众的艺术大师的原声吉他水平同样无人出其右。Eric Clapton的不插电现场专辑和涅磐乐队(Nirvana)的不插电现场专辑是MTV台不插电节目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两张专辑。 Eric Clapton作为最杰出的吉他演奏者,深刻的影响了后来涌现的非常大量的吉他乐手,其中包括著名的吉他演奏家Eric Johnson,Van Halen,Joe Walsh,以及不久前随深紫乐队来华巡演的深紫乐队吉他手Steve Morse等人。在美国《滚石》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100名吉他手中,Eric Clapton仅仅名列Jimi Hendrix,Duane Allman两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以及布鲁斯元老B.B. King之后排名第四位,是排名最高的仍然经常举办个人巡演的吉他演奏大师。 最伟大的吉他手前十位

Eric Clapton前往伦敦寻梦

英国是这个世界上最盛产流行音乐天才的地方,这一点就算一向自大的美国音乐界也自愧不如,Eric Clapton同样是来自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1945年3月30日,Eric Clapton出生英国英格兰地区的Ripley,原名Eric Patrick Cl。由于受到了祖母的熏陶,Eric Clapton从小就与布鲁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与其他一些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演奏吉他的吉他演奏家相比,15岁才开始弹奏吉他的Eric Clapton的起步年龄似乎要晚很多,但是很明显,Eric Clapton是所有吉他演奏家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位。1962年,年仅17岁的Eric Clapton从金斯顿艺术大学(Kingston College of Art)辍学,开始凭借自己的吉他演奏技术在英国当地的大小酒馆里演出养活自己。随后不久为了自己更远大的音乐理想,Eric Clapton前往伦敦寻梦。

加入乐队

The Roosters是Eric Clapton效力的第一个乐队,当时由于Eric Clapton初到伦敦,难于维持生计,因而加盟这支乐队来保证生活,此时的Eric Clapton只有18岁。很快一个重大的转折出现在了Eric Clapton面前,在如今看来名声显赫的The Yardbirds乐队需要一名吉他手,尽管年龄很小但是已然拥有惊人技术的Eric Clapton成功的成为了该乐队吉他手,他们开始在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的起点Crawdaddy俱乐部开始演出,由于Eric Clapton这名青年才俊的加盟The Yardbirds乐队很快在英国名声鹊起。1964年和1965年,The Yardbirds乐队分别发行了两张非常成功的专辑《Five Live Yardbirds》以及《For Your Love》,但是当乐队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20岁的Eric Clapton离开了The Yardbirds乐队,不过The Yardbirds乐队随后找来的两人替代者也都非寻常之辈,分别是如今大名鼎鼎的Jeff Beck以及Jimmy Page,Jimmy Page在几年后把这支乐队重新组建为重金属音乐开山鼻祖之一的Led Zeppelin乐队。 离开了The Yardbirds乐队的Eric Clapton加入了John Mayall的Bluesbreakers乐队,在这支英国布鲁斯乐队,Eric Clapton的才华第一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20岁的Eric Clapton的吉他演奏迅速征服了整个英国,在英国Eric Clapton开始被人们称作是上帝,并且被歌迷们送了一个“Slowhand”的绰号。在那个披头士乐队(Beatles)的时代里,John Mayall的Bluesbreakers乐队发行的专辑曾经达到了英国排行榜的第三名。但是随后不久,1966年夏天,由于受不了John Mayall的横行霸道,Eric Clapton与乐队的贝斯手Jack Bruce以及鼓手Ginger Baker一起离开了Bluesbreakers乐队,另组了后来非常著名的Cream乐队。作为英国最天才的吉他手,Eric Clapton的这只乐队虽然成立不久但是已经吸引了无数歌迷的注意。在流行迷幻的60年代中期,Eric Clapton带领Cream乐队发行了一张迷幻布鲁斯摇滚乐专辑《Fresh Cream》,而这张专辑让他的名字以及他杰出的吉他演奏技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广为人知。再接着发行了两张成功的专辑《Disraeli Gears》和《Wheel of Fire》之后,尽管Cream乐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乐队之一,年轻的Eric Clapton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吉他演奏家之一,但是Eric Clapton却开始与贝斯手Jack Bruce产生矛盾,因而最终导致了Cream乐队于1969年初在伦敦宣告解散,但是即便在乐队解散之后,乐队的最后一张专辑《Goodbye》仍然在美国的专辑榜上稳坐亚军。 1969年5月,在离开Cream乐队之后,刚刚24岁的Eric Clapton与鼓手Ginger Baker,贝斯手Rick Grech以及键盘手Steve Winwood一起组建了队Blind Faith。1969年夏天,在著名的伦敦海德公园,Blind Faith乐队举行了第一场现场演唱会,凭借Eric Clapton的强大号召力以及前Cream乐队成员的班底,Blind Faith乐队的这场演出吸引了超过十万名歌迷前往现场观看,而他们的同名新专辑《Blind Faith》也一如既往的畅销,不论是在英国还是美国,其实这支乐队成为了1969年披头士乐队末期时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英国乐队之一,但是这支乐队并没有能够保持多少时间,《Blind Faith》是他们唯一的一张专辑。成立仅仅半年之后,在乐队第一次美国巡演的落空之后,1969年11月,Blind Faith乐队就已经不覆存在了。 就如同当今足球市场上的自由球员一样,刚刚离开乐队的Eric Clapton成为了各大乐队以及艺术家争相追逐的对象,最后,Eric Clapton首先临时参加了渐渐从披头士乐队中独立出来的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Plastic Ono Band乐队,在列侬的乐队里,Eric Clapton先后参加了乐队在多伦多以及伦敦的演出并且作为吉他手参与了部分唱片的录制。随后,他又参加了Bramlett夫妇的Delaney

编辑本段音乐生涯和个人生活

早期经历

埃里克·克莱普顿出生于英格兰萨里的里普利,是年仅16岁的帕特里夏·莫利·克莱普顿和24岁的加拿大士兵爱德华·瓦特·弗赖尔的私生子。弗赖尔在小克莱普顿出生前就上了战场,之后回到了加拿大。 克莱普顿由他的祖母罗斯和她的第二个丈夫杰克一起抚养,并相信他们就是他的父母,而他的亲身母亲是他的姐姐(所以他姓克莱普顿)。几年以后,他的母亲和另一个加拿大士兵结婚了,搬到了加拿大,将埃里克留给了他的祖父母。在克莱普顿9岁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毫无疑问,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克莱普顿长大了,变得安静,害羞,孤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nasty kid)。 他的瑟比顿的一所中学就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邮递员。在13岁生日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份礼物-一把钢弦吉他。他努力地跟着卡带机练习,然而他发现演奏这件乐器是如此困难,以致他几乎放弃。在中学毕业后,他于1962年在金斯顿艺术学院(金斯顿大学的前身)学习了艺术基础课程。一年后,他并没有坚持完成学业,而离开学校。在那个时期,他开始在泰晤士河边的金斯顿区、里士满区等地区进行街头表演。17岁时克莱普顿加入了他的第一支乐队「公鸡乐队」(The Roosters),这是一支英国早期的R&B乐队,他在那里从1963年的1月一直呆到8月。同年10月,他和「凯西·琼斯和工程师乐队」(Casey Jones and the Engineers)一起做了7场表演。

新兵乐队

克莱普顿于1963年加入了「新兵乐队」(The Yardbirds),这是一支受布鲁斯影响的摇滚乐队,他那里一直呆到1965年3月。在芝加哥布鲁斯以及布鲁斯吉他手巴迪·盖伊、弗雷德·金和B.B.金影响下,克莱普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很快成为英国音乐圈经常谈论的吉他手之一。乐队最初为一些唱片演奏布鲁斯音乐,名气越来越大后,取代了滚石乐队,成为伦敦里士满区的Crawdaddy俱乐部常驻乐队。他们和美国蓝调乐手索尼·博伊·威廉森一起在英格兰巡回演出,并在1963年12月录制了一张唱片,但是该唱片一直延迟到1965年才正式发行。1965年,克莱普顿离开了乐队,他在新兵乐队获得了第一个成功,当时代表作是:「为了你的爱」(For Your Love)。 克莱普顿继续在布鲁斯音乐上探索,但是他对新兵乐队转向流行音乐发展有所不满,部分原因是因为「为了你的爱」是由流行歌曲作者格兰姆·古尔德曼创作的。克莱普顿向乐队推荐吉他手吉米·佩奇(Jimmy Page )接替他的位置,但是当时的佩奇不愿意放弃他的独立音乐人的发展前景,因此他推荐了杰夫·贝克(Jeff Beck),后来佩奇也加入了该乐队。当杰夫和佩奇加入乐队后,和克莱普顿的三重奏总是不和谐。因此克莱普顿选择了离开。

翰·梅奥尔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

离开新兵乐队后,克莱普顿于1965年4月加入了约翰·梅奥尔和布鲁斯破坏者乐队(John Mayall & the Bluesbreakers)。他在夜总会的火爆演出和影响巨大的唱片《布鲁斯破坏者》(Blues Breakers)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布鲁斯吉他手。

奶油乐队

1966年中期,克莱普顿离开布鲁斯破坏者乐队,他的继任是彼得·格林。之后,他创建了奶油乐队(Cream),该乐队是最早的超级摇滚乐团之一。当时的成员有杰克·布鲁斯(Jack Bruce)和金格·贝克。在建立该乐队之前,克莱普顿在美国还属于无名之辈。他在「为了你的爱」登上美国流行音乐榜前十名之前离开了新兵乐队。在奶油乐队时期,除了继续担任吉他手的角色,他开始向歌手和歌曲作者方向发展,以布鲁斯音乐为主,他的大部分作品的歌词作者是佩特·布朗(Pete Brown)。奶油乐队于1966年7月29日在曼切斯特举行了第一次小规模公演,之后在首次在“温莎爵士和布鲁斯音乐节”正式登台演出。奶油乐队在原来的摇滚上加以变化和革新,他们高水平的现场演出掀起了全场观众的。 1967年初,随着吉米·亨德里克斯的到来,克莱普顿在英国第一吉他手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亨德里克斯参加了奶油乐队1966年10月1日在威斯敏斯特大学举行的一场演出。虽然克莱普顿仍然被认为是英国音乐界最好的吉他手,亨德里克斯的到来对克莱普顿的下一步有很深的影响。克莱普顿和亨德里克斯的友谊一直维持到10年亨德里克斯逝世。 奶油乐队的演出曲目风格多样,不管是流行音乐「我感受自由」(I Feel Free)还是冗长的布鲁斯音乐「满勺」(Spoonful),都有克莱普顿精彩热辣的吉他旋律、布鲁斯优美流畅的低音贝斯和贝克强劲有力的鼓声。 仅仅三年时间,奶油乐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销售了1500万张唱片并且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获得成功。他们革新了摇滚音乐,成为既具备音乐艺术性,又广受听众欢迎乐队之一。他们在美国的热门单曲包括「爱的阳光」(Sunshine Of Your Love)、「白色房间」(White Room)和「十字路口 (歌曲)」(Crossroads)。 尽管奶油乐队在当时广受欢迎,是最成功的几支乐队之一,同时对于克莱普顿的赞誉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乐队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布鲁斯和贝克之间持续的加深的矛盾导致乐队的解体。另一个因素是滚石杂志 批评了乐队在美国的音乐会,大大打击了克莱普顿。当时「The Band乐队」发行了一张名为《粉红的音乐》(Music from Big Pink)的唱片,被舆论界认为将摇滚乐带到了新的方向。克莱普顿对他们的音乐大为着迷甚至要求加入他们,可惜被拒绝了。 奶油乐队告别大碟,《再见》(Goodbye),是1968年10月19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现场演唱会的录音,在奶油乐队解散后不行。其主打曲是「徽章」(Badge),由克莱普顿和乔治·哈里森联手创作。哈里森是克莱普顿在新兵乐队期间结识的朋友。 1993年,奶油乐队的成员再度聚首,为纪念他们载入摇滚音乐名人堂而演出。另一次克莱普顿、布鲁斯和贝克三重奏的完美演出是在2005年5月伦敦艾伯特大厅,连演4场,门票销售一空。之后同年10月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演出3场。2005年5月发行了演唱会现场录音大碟。

盲目诺言乐队

「盲目诺言乐队」(Blind Faith)是克莱普顿成立于1969年的另一支超级摇滚乐团,只维持了很短时间,成员包括金格·贝克,史蒂夫·温伍德和吕克·格雷奇(Ric Grech)。这支乐队一共发行了一张唱片。1969年6月7日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场露天演唱会,听众达10万人。同年7月在美国举行演出。之后,这支乐队的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唱片《盲目诺言》(Blind Faith)正式发行。这张唱片准备仓促,第二面只收录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是长达15分钟的「做你想做的」(Do What You Like)。唱片有两首经典之作:温伍德的「找不到回家的路」(Can't Find My Way Home)和克莱普顿的「贵族的出场」(Presence of the Lord)。乐队成立了一年就解散了,当时克莱普顿已经厌倦了聚光灯,他希望能做一些类似「The Band乐队」的音乐。

德莱尼和邦妮和朋友们乐队

克莱普顿决定转向幕后一段时间,为美国「德莱尼和邦妮和朋友们乐队」(Delaney and Bonnie and Friends)伴奏。1969年末他搬到了纽约,和乐队一起工作到10年初。他与德莱尼·布朗姆莱特(Delaney Bramlett)结为好友,布朗姆莱特鼓励他继续唱歌和写作。 在布朗姆莱特的乐队和其它好友的伴奏下,10年克莱普顿的第一张独唱大碟发行,大碟以他的名字《埃里克·克莱普顿》命名。其中收录了布朗姆莱特的作品「红酒瓶」(Bottle Of Red Wine)和其它克莱普顿精选曲目,如「让它下雨」(Let It Rain)。大碟中的J·J·卡尔(J.J. Cale)创作的歌曲「之后」(After Midnight)还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美国歌曲排行榜冠军。 这段时期克莱普顿还经常出现在其它艺术家的大碟里作为伴奏,如乔治·哈里森的《万物必将消逝》专辑和约翰博士(Dr John)的《太阳月亮和香草》专辑。

德雷克和多米诺乐队

克莱普顿接管了德莱尼和邦妮乐队的节奏部门,键盘手鲍比·惠特洛克(Bobby Whitlock)、贝司手卡尔·雷德尔和鼓手吉姆·高登(Jim Gordon),组建了一个新的乐队,很快吸引了大群歌迷。起初乐队没有正式命名,只是简单地叫做「埃里克·克莱普顿和朋友们乐队」(Eric Clapton and Friends)。乐队正式名称「德雷克和多米诺乐队」(Derek and the Dominos)的产生只是一个偶然。乐队成员惠特洛克解释是由于乐队前成员托尼·艾什顿(Tony Ashton)误读了临时名称「埃里克和多米诺」(Eric and the Dynamos)而来。而在克莱普顿的传记中有另外一个解释:艾什顿建议将乐队为「德尔和多米诺乐队」(Del and the Dominos),德尔是克莱普顿的昵称。德尔和埃里克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最后的名字「德雷克和多米诺乐队」。 克莱普顿和乔治·哈里森关系密切,因而结识了哈里森的妻子贝蒂·伯伊德。克莱普顿一下子就爱上了她然而遭到拒绝。之后,克莱普顿发行了多米诺乐队的最重要的唱片《莱拉和其他情歌》(Layla and Other Assorted Love Songs),其中歌曲「莱拉」(Layla)登上了排行榜冠军。歌曲来源于12世纪阿塞拜疆诗人尼扎米·甘伽维(Nizami Ganji)的巨作《莱拉和摩君》(《Layla and Majnun》),讲诉一个年轻男子爱上一个美丽的女子,他由于不能娶到她而几乎疯狂。克莱普顿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他觉得自己和贝蒂就是故事里的莱拉和摩君。 这张精彩的唱片是乐队在迈阿密的一个音乐工作室和大西洋唱片制作人汤姆·唐德(Tom Dowd)一起录制的,现在被认为是克莱普顿的巅峰之作。「莱拉」一共录制了两次,第一次录制的是吉他伴奏部分,几个月后,第二次录制的是鼓手吉姆·高登的编曲并弹奏的哀伤的钢琴部分。 「莱拉」录制期间,唐德邀请克莱普顿参加「奥曼兄弟乐队」(The Allman Brothers Band)在迈阿密举行的室外音乐会。演唱会结束后,克莱普顿在后台认识了杜恩·奥曼(Duane Allman),两位吉他手以前就相互慕名以久,认识后更是相见恨晚。两人一起弹奏了整整一夜,成为密友。克莱普顿马上邀请奥曼加入多米诺乐队,成为第五位成员。 在克莱普顿和奥曼认识之前多米诺乐队已经录制了3首歌曲:分别是「我望向远方」(I Looked Away)、「Bell Bottom Blues」和「继续成长」(Keep On Growing)。奥曼从第四首歌曲「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失败」(Nobody Know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开始加入唱片的录制,他弹奏的滑棒吉他(slide-guitar)热烈奔放,技巧高超。这张唱片有浓重的布鲁斯风格,双吉他伴奏完美无瑕。批评家后来发现,在双吉他的乐队里,克莱普顿演奏得最好,他和奥曼的合作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在乐队短暂的生涯中,灾难不断。在那段时期,克莱普顿得知好友吉米·亨德里克斯逝世,痛不欲生。8天后乐队录制了快速版「小翅膀」(Little Wing)来纪念亨德里克斯。一年后,在乐队第一场美国演唱会前夕,杜恩·奥曼葬身于一场摩托。失去了成员的乐队完成了美国演唱会。更糟的是,「莱拉」刚开始发行很不成功,市场反应冷淡。 在他们着手准备第二张唱片的时候,乐队内部出现矛盾,在伦敦解散了。雷德尔继续作他的贝斯手直到19年夏天(雷德尔于1980年5月逝世,死于酒精和品)。克莱普顿和惠特洛克的矛盾很深,直到2003年两人才再度携手同台演出。 乐队的另一个悲剧是关于鼓手吉姆·高登 。数年以后,高登可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不过没有最后确诊。他用一把榔头杀死了他的母亲,被判处14年监禁。几年后,高登被送到一个医疗中心,直到今天。

摆脱毒品

在他成功的同时,克莱普顿的个人生活在11年底是一团糟。在追求贝蒂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他将注意力转到录制唱片,并回到家乡萨里郡表演来远离社会。在那里他接受了系统的***治疗,其间只在11年8月参加了孟加拉慈善音乐会。13年1月,谁人乐队的佩特·汤森德(Pete Townshend)在伦敦彩虹剧院为克莱普顿组织了一场回归音乐会,庆祝他成功摆脱毒瘾。 10年代中期,克莱普顿和贝蒂生活在了一起(直到19年他们才正式结婚)。克莱普顿组织了一支新的乐队,汇集老友雷德尔,吉他手乔治·特里(George Terry)、鼓手杰米·奥达克(Jamie Oldaker)、歌手伊冯娜·埃利曼(Yvonne Elliman)和马斯·莱维 (Marcy Levy)。这支乐队于14年录制了专辑《461海洋林荫大道》(461 Ocean Boulevard),唱片主要是一些简洁的歌曲,主打曲目「我射杀警长」(I Shot The Sheriff)登上了排行榜首,使雷鬼乐和巴布·马利的音乐扩大了听众群。乐队在全球巡回演唱,很快于15年发行了现场录音大碟《E.C.曾经在这里》(E.C. Was Here)。 16年11月26日,克莱普顿参加了「The Band」乐队的告别演唱会。这是他自奶油乐队的告别演唱会后8年来第二次参加告别演唱会。 克莱普顿零星地录制唱片并经常参加演出,这段时期他主要的作品包括和鲍勃·迪伦一起录制的合集《没有理由哭泣》(No Reason to Cry)和专辑《Slowhand》,主打歌「美妙的夜晚」(Wonderful Tonight)是他为贝蒂创作的另一首歌。另一首歌曲「可卡因」(Cocaine)成为摇滚乐的杰作。

编辑本段争议

16年,克莱普顿是种族主义的争议和谴责对象。事情起源于他在伯明翰市的一场演唱会表示反对增加移民。同时,他还宣称支持有争议的政治家伊诺克·鲍威尔。大卫·鲍伊和其它音乐人也发表了类似言论。这些言论引发了英国的摇滚反对种族主义运动(Rock Against Racism)。 在2004年接收一家杂志的访时,克莱普顿说到: 「我绝对不是种族主义者…这没有任何意义。」 there's no way I could be a racist... it just wouldn't make any sense. 他认为政治观点和音乐没有任何关联,他很喜欢黑人音乐。他把当时的言论认为是自己酗酒的产物。 1980年代后期,克莱普顿的乐队里增加了四名黑人乐手:贝斯手内森·伊斯特(Nathan East)、键盘手格雷格·菲利格内斯(Greg Phillinganes)、鼓手史蒂夫·费诺内(Steve Ferrone)和伴唱卡蒂·基森(Katie Kissoon)。之前他也和很多黑人乐手合作过,如巴迪·盖伊等。这是第一次他的乐队的正式成员不是全部白色人种。支持他不是种族主义的人还指出他曾经和加勒比黑人超级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约会,并在加勒比海的安提瓜岛居住了很多年。

编辑本段归来

老鹰乐队有几人离世

一.重金属(摇滚)十大吉他手: 1.Eddie Van Halen(艾迪·范·海伦) 2.Slash(斯莱史) 3.Steve Vai(史蒂威·范恩) 4.Kirk Hammett(柯克·汉弥特) 5.Nuno Bettencourt(努诺·贝特恩考特) 6.Yngwie Malms(英格威·马尔莫斯汀) 7.Joe Satriani(乔·斯崔尼) 8.Paul Gilbert(保罗·吉尔伯特) 9. Eric Johnson(艾立克·约翰逊) 10.De Mastaine(戴维·马斯坦) 二.十大速度吉他手(JP上榜) 1.Micharl Angelo 2.Chris Impellitteri 3.Yngwie J.Malms 4.Paul Gilbert 5.Shawn Lane 6.Joe Stump 7.Rusty Cooley 8.Buckethead 9.John Petrucci 10.The Great Kat 三.世界十大著名乐队吉他手: 1. Joe Satriani 乔·斯崔尼 2.Steve Vai 史蒂威·范恩 3.Eddie Van Halen 艾迪·范·海伦 4.Slash 斯莱史 5.Eric Johnson 艾立克·约翰逊 6.Kirk Hammett 柯克·汉密特 7.De Mustaine 戴维·马斯坦 8.Nuno Bettencourt 努诺·贝特恩考特 9.Paul Gilbert 保罗·吉尔伯特 10.Rock 路克

有没有中国的乐队是世界知名的?

没有人离世。根据查询相关官方信息老鹰乐队7位成员均在世。老鹰合唱团前后共有七位团员,分别是DonHenley(主唱、鼓、打击乐器),GlennFrey(主唱、吉他、键盘),JoeWalsh(吉他、合成乐器),TimothyBSchmit(贝斯),已经离队的BernieLeadon(吉他、曼陀铃、班卓琴)RandyMeisner(贝斯)和DonFelder(吉他、键盘)。

老鹰乐队告别演唱会中BASS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乐队是现代流行音乐所延伸出来的类型,主要是以一群因为爱好者共同组成的群体,音乐类型也大多是以管弦、摇滚、爵士和流行等为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里,也延伸出了许多的著名乐队,世界公认的四大乐队如下:

一、滚石乐队

外文名:The Rolling Stones

成员:米克·贾格尔(吉他手/主唱)、查理·沃茨(吉他手)、朗尼·伍德(鼓手)、基思·理查兹(吉他手)

代表作品:《Come On》、《I Wanna Be Your Man》、《It's All Over Now》...

乐队简介:滚石乐队被称作是世界公认的四大乐队之一,它们于1962年在英国成立,并以最为传统的蓝调摇滚作为乐队的音乐路线,也是因此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都影响着现代流行音乐市场。

二、甲壳虫乐队

外文名:The Beatles

成员:约翰·列侬、林戈·斯塔尔、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

代表作品:《Please Please Me》、《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Don't Bother Me》...

乐队简介:甲壳虫乐队又名披头士,它们以重金属作为自己的标志,成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先驱者,也是因此开创了迷幻摇滚和流行摇滚的曲风类型。它们在乐队成立的近十年时间里,先后斩获了14项格莱美奖,并于1988被列入摇滚名人堂之中。

三、老鹰乐队

外文名:Eagles

成员:Don Henley、Glenn Frey、Joe Walsh、Timothy B. Schmit...

代表作品:《hotel california》、《take it easy》、《desperado》、《tequila sunrise》...

乐队简介:老鹰乐队是美国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摇滚音乐代表人物,他们巧妙的将现代流行、乡村以及摇滚进行融合,也是凭此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大众偶像,被列入世界公认的四大乐队也是毫无争议的。

四、超越

外文名:Beyond

成员:黄家驹、黄贯中、黄家强、叶世荣

代表作品:《真的爱你》、《光辉岁月》、《海阔天空》、《冷雨夜》、《喜欢你》...

乐队简介:Beyond中文名为超越队,可以说是中国乐队的先驱代表,不仅仅是在国内备受关注,上个世纪在整个亚洲音乐市场都是享有极高的人气,无数的经典作品也是流传至今,深受现代年轻人的喜爱,还因此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终身成就奖 ”的称号。

苹果Apple Music无损音乐质量到底如何,我们用照妖镜找到答案

Eagles

Eagles乐队是美国七十年代最成功的乐队,将它们称为美国乃至世界最杰出的摇滚乐队之一也一点不过分。这个乐队的每张专辑都较好也叫座,唱片销售额已近4亿美元,他们的每一张专辑的销量都超出金唱片的销量(即五十万张)。尤其是乐队于16年底推出的专辑《加州旅店》(Hotel California)被誉为七十年代美国最重要的专辑唱片。 

Eagles乐队是一支极具亲和力的乐队,走的是一条从“乡村摇滚”到“纯摇滚”的路线,曲调起伏不大,但显得极为顺畅,旋律相当优美,尤其是早期还经常使用一种班卓琴,极富乡村特色。 

唐.亨利(DON HENLEY)是乐队的主唱和灵魂人物,来自德馑萨斯州,1947年出生。唐.亨利也是乐队的鼓手,这在摇滚乐队中是极为少见的:主唱要么是吉他手,要么是贝司手,而且一般也只是节奏吉他之类。 

另一主唱及键盘手是格伦.弗雷(GLENN FREY),他的声音较亨利略显活跃,音调较高,如著名的《我无法告诉你为什么》( I CAN`T TELL YOU WHY )就是他演唱的。格伦.弗雷与唐.亨利都属于乐队核心人物,从创建直到解散一直坚守自己 的岗位,乐队的大部分词曲都出自于此二人之手。 

吉他手伯尼.利登(BERNIE LEADON)也是乐队的创始人之一,他尤其擅长班卓琴,乐队早期乡村摇滚风格与他的影响不无关系。不过15年后,利登离队,由乔.沃什(Joe Walsh)接替,乐风便有所转向。乐队在这一年以一曲《说谎眼睛》(Lying Eyes)获得葛莱美大奖。 

乐队贝司手由兰迪.麦斯纳(Randy Meisner)担任,他也是早期创建者,原先是加州乡村摇滚乐队“波科”(Poco)的元老之一。 

乐队另一吉他手唐.弗尔德(Don Felder)与一九七四年加入,使乐队实力大增。他娴熟的指法刚一出手,便成为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如在《加州旅店》、《我无法告诉你为什么》等曲目中都有上乘表现。

11年7月唐.亨利、伯尼.利登、兰迪麦.斯纳、格伦.弗雷开始了实现他们梦想的征程。这群1947年、1948年出生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出手便令大众刮目相看,四个人都擅长写词谱曲,都擅长演唱,因此在12年乐队首张单曲《轻松一点》(Take it Easy)便遍扫全美,排行榜第十二。同年推出的与乐队同名的专辑在“专辑销量榜”上排名第二十二。这一张专辑有着典型的乡村风格,是一张崇尚自然、歌颂自然的作品。吉他、班卓琴、滑弦琴相互交映,呈现出浓厚的乡村摇滚的气息。而在这张专辑的幕后有着一位日后鼎鼎大名的女歌手琳达.伦丝苔特(Linda Ronstant)。这位女歌手不但在女性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某些方面与男性歌手相比也毫不逊色。她的歌路几乎涉及所有的摇滚乐种:乡村、民谣、流行、爵士等等。 

Eagles乐队在一片叫好声中推出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亡命者》(Desperade), 这是一张概念唱片。整张专辑大概讲述这样一个故事:1880年的美国西部,21岁的杜林.达顿(Dooling Dalton)由于误人歧途而触犯法律踏上吉凶未卜的征程。 

13年乐队所属的唱片公司被华纳公司收购。由于有如此强大的宣传后盾,乐队的成功也接踵而至,各地的巡回演出搞得风风火火。14年由于唐.弗尔德的加入,以及唱片制作人的更替,乐队的风格有些偏重于摇滚,这一年推出的第三张专辑《边缘》(On The Border)既体现出此特点。同年的夏季,Eagles乐队单曲《我的最爱》(Best Of My Love)荣登排行榜冠军之位。 

在14年,Eagles乐队接连参加了几个大规模的演出,尤其是四月在乐队的发祥地加州举办的“加洲摇滚会串”艺术节上,在近二十万观众注目下,乐队树立起一个崭新的形象,成为西海岸音乐的主力军。此时的乐队已完成了由早期的乡村摇滚向摇滚音乐的蜕变过程。 

15年乐队推出的第四张专辑《这些夜晚之一》(One Of These Nights)荣登排行榜冠军。唐.弗尔德在此专辑里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那首标题曲。在该曲中,唐.亨利的鼓颇有加重的趋势,而唐.弗尔德的吉他更带有炫技的色彩,在乐曲两分多钟时的一段吉他过门中充分体现出来。在这张专辑里与一首旋律极其流畅的中板歌曲《说谎的眼睛》于一九七五年获得葛莱美最佳流行歌曲奖。 

至此乐队便成为美国第一流的超级乐队,以后的每张唱片都远远超过100万张的销量。16年乐队的一张精选唱片还未发行便有了100万张的订单。乐队的元老伯尼 利登于15年离队后,乔.沃什加入,这样乐队风格更接近纯摇滚。 

16年是乐队最为辉煌的一年,年底乐队推出的第五张专辑《加州旅店》刚一问世便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这张专辑被誉为七十年代美国最重要的专辑。在这张专辑里雄鹰以一种极为颓废暧昧的方式反映了70年代美国那种世风日下,混沌与散漫的社会风气。在这首标题歌曲中,唐.弗尔德和乔.沃什运用娴熟的吉他技巧,搭配出双吉他的神奇效果,而唐.亨利的嗓音显得异常嘶哑。歌词本身也很玄妙,充斥着一种超现实的意境,更似一个人的梦中呓语。大意是说走了很长很长路的旅客在落日时分见到了这加州旅店,而这旅店十分热情地接待所有客人,只是这里有进无出,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去结帐,但你却出不了门。在这张专辑里的另一曲子《小镇上的新丁》(New Kid on Town)双双登上17年葛莱美最佳录音奖和最佳声乐改编奖。 

《加州旅店》可以说是Eagles乐队在最佳状态最佳组合时完成的旷世杰作。专辑混乱而低调内容使他成为70年代社会问题的代表作,销量在一千五百万张以上。 

18年,乐队与16年推出的精选集获得了美国国家录音协会授予的年度最佳专辑奖。 

终于,乐队的路走到了尽头,19年推出的第六张专辑《漫长的逃亡》(The Long RUN)成为乐队的最后一张专辑。这张专辑一共制作了18个月,在队员的一片争吵声中完成。虽然由于乐迷的捧场使她远超出白金的销量,但不可否认,乐队的颠峰状态已经过去,专辑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该专辑的一首抒情歌《我无法告诉你为什么》是由一位新人提摩西.苏密特与格伦.弗雷合作演唱的。由于格伦.弗雷和唐.亨利这两位乐队中心人物的不和,使乐队处在一个名存实亡的状态,各成员间也矛盾重重。而唐.亨利由于私生活不检点而被课以重罚及判缓刑2年。终于自1981年后乐队再也没有新曲推出,在跨入80年代门槛时,这个名噪一时的雄鹰折翼断翅,烟消云散。 

解散后的乐队成员各自寻找自己的归宿,格伦.弗雷于1982年推出解散后的个人专辑,乔.沃什于1981年,伯尼.利登于1982年,兰迪.麦纳斯于1980年与1982年都各自推出个人专辑,虽也获得好评,但远不及乐队成功之时。

而反省后的唐.亨利东山再起于1983年推出的专辑《肮脏的洗衣店》备受好评,销量相当不错。在进入九十年代时,唐.亨利又以一曲《告别纯真》获1990年葛莱美最佳摇滚男歌手的桂冠。 

如今的唐.亨利浑身透出成熟的男子特有的深沉和持重,坚持的而略含几分悲凉的沙哑的嗓音,略得更加朴实自然。1993年他和女歌手帕蒂.史密斯合唱一曲《仅有爱情是不够的》又获得一片喝彩,因为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而是一首从社会的角度审视爱情,探讨婚姻失败问题的作品。

在进入1994年时,媒介就开始纷纷报道雄鹰乐队将重组。消息传来乐迷们一个个都兴奋异常,这意味着他们又将目睹这个在70年代名噪一时的超级乐队的风。有道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果然,乐队于1994年又宣告东山再起,几位元老再次重聚。重组后的Eagles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全美巡回演出,并于该年推出一张新歌+精选《炼狱之上》(Hell Freeze Over )专辑精选部分是演唱会的实况,鼎沸的人群、流畅的旋律又一次在耳边回荡。 

到底姜是老的辣,在演唱会上唐.亨利身着一件格子绒衬衣,在万众瞩目下又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加州旅店》,而唐.弗尔德和乔.沃什的吉他技艺更加炉火纯青,开篇大段的吉他华彩奏得畅快淋漓,重重的鼓点仿佛击在人们的心房,亨利沙哑的嗓音坚实而富磁性,而乐队成员鬓际的白发尤见苍凉。这支超级乐队又一次踏上未知吉凶的漫漫征程。在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雄鹰还能象早先那样任意在天空翱翔吗?我们拭目以待。

煲音箱专用音乐 怎么煲音箱

离Apple Music推出杜比全景声和HiRes无损音频服务已经有一个多月,尚记得三耳君当时发布的 尝鲜Apple Music杜比全景声+HiRes无损音频 | 为什么说苹果又改变了业界 一文在各个平台都引起了颇高的关注度,评论中的争议也是意料中地不绝于耳。

一个多月来,Apple Music给业界带来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 硬件厂家纷纷因应新版本Apple Music加紧研究软件兼容性,安卓阵营的厂家也更加重视全局绕过SRC等优化;软件方面,苹果宣布API将开放给第三方软件以后,Audirvana等软件均在攻关当中,作为对手的Tidal也开放了安卓端USB输出全展开MQA码流的功能,连Amazon也都推出了HD服务;至于音乐内容方面,更可见到无论大中华地区还是海外都有知名歌手和唱片公司发布杜比全景声的音乐内容,杜比方面也在积极推广耳机聆听的全景声制作,而且Apple Music当中无损/HiRes的也不断在丰富。Apple Music给音频和音乐行业带来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直至截稿(7月21日)时,我们尚未看到第三方HiFi播放软件成功将Apple Music在线高码率内容通过API直接接入,因此目前我们享受Apple Music的方式与此前发布的介绍暂无区别,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我们旧文即可。

全数字链路探寻Apple Music原貌

从此前的玩法介绍中便可了解到Apple Music的享用方式是相当丰富的,可以用便携的解码耳放小尾巴接手机,也可以是给Mac配上线电、高端USB线、界面、高级时钟和DAC等等靠近HiEnd的形式。不惜成本不嫌繁琐当然有机会带来更好的声音,但这次三耳君的搭配方式首要目的是清楚听到Apple Music内容的原貌。

于是,三耳君选择了最少变量影响的方式来测验Apple Music无损内容的音质水平——以苹果自家最常见的音源Macbook及iPhone作为音源,搭配数字界面,通过AES数字讯号直接从真力8331有源监听音箱出声。

这次搭配Mac的数字界面为矩声 Matrix X-SPDIF 2 数字界面,用XMOS U208 USB AUDIO方案,使用两颗ACCUSILICON飞秒时钟和以及优秀的电源设计。

这套搭配的传输/出声链路大体为全数字形式,USB-AES-数字分频-D类放大,尽可能减少了不必要的的损耗。当然重点还有这套真力8331有源监听音箱,作为一款真力The Ones系列应用第二代技术的小型产品,8331具备了我对一款小型可家用监听音箱的所有期待。

用ACW 隐藏式双跑道式低音+MDC 同轴中高音单元形成三分频全同轴点声源,配以无缝前面板上MAX DCW 指向性控制波导性设计,8331天生在频响和指向性的控制上有着优势。

与喇叭开发的理想测试环境和拥有良好声建条件的录音室中使用不一样,家庭环境中的声学条件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通常我们都很难完全发挥器材的理想性能。为了令测试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三耳君还动用了真力官方的GLM校正系统,令这套真力8331在三耳君的家庭听音室中也有具备说服力的发挥。

Mac为音源,简单、真实的悦耳

虽然家里的听音室也进进出出过好几对不同的有源监听,但过往的更多会用传统HiFi器材混搭,希望在家中搭配出相对直接但又不乏适度讨好染色的感觉。而这种全数字链路的应用其实还是第一次,以至于刚开声的体验令三耳君还颇有新鲜感。

“以耳机为师”?这次的系统搭建起来以后,三耳君首先用于试音的专辑是Apple Music中首批主打的 Live At The V&A ,一张收录了丰富空间和演奏信息的发烧级新唱片,最高格式为24Bit/96kHz。事实证明,即便是这套构成简单的音箱系统,体验并不是耳机系统可比拟。

用耳机聆听并打开全景全景声时,我们会惊喜耳机常有的“头中效应”问题得到大幅的改善。而在这套8331出声时,可明显感觉到唱片内容的呈现比起耳机实在完整得多。最令三耳君深刻的莫过于V&A博物馆拉斐尔展厅内的声场感觉,空间内强烈的混响令人感觉类似教堂录音,但比起常见教堂中复杂的建筑结构,更简单的结构和较多的平面令到混响时间更长。错综强烈的混响细节与乐团的演绎都能在这对音箱中有着清晰的解构,需归功于硬件搭配较高的回放能力,也可见Apple Music这张唱片堪称试音良品的高品质。

如果说Live At The V&A这张新专辑大家感觉陌生,那么老鹰合唱团Eagles现场录音经典名作”Hotel California”应该就没有不熟悉的了,Apple Music在平台上这张专辑的最高格式为24Bit/192kHz。

虽说是“大俗曲目”,但对寒舍来说亦是考验。只有20平米左右的听音室谈不上大,设定为横边摆放及近似录音室监听的近场三角摆位,实际的箱距和听距不足两米,再加上8331的尺寸并不大(低音为130x65mm椭圆形低频单元),因此在输出声压和主观动态的感知方面要协调好并不容易,大编制录音的场面回放更是难题。

三耳君设定在聆听位置上大约为78dB的声压,没想到的是开场的大鼓部分就惊艳到了三耳君。敲击的低频冲击力让人忘记了喇叭的尺寸,形体感比起常见的HiFi系统要保守不少,却有着直达空间的大动态呈现,同时也能听出更多的层次。比起管弦乐团的群奏,结构更简单的乐队在现场录音中的位置感显现更加强烈分明。主唱Joe Walsh的嗓音具备厚度和细节,与吉他和其他乐器都保持着良好的分离度,而且各个声部的解析力也足够到位。至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欢呼声更令人感觉包围感十足,要在家庭听音中听到这种直接而真实的感觉算得上难得。

iOS中对比一流串流音乐平台

iPhone/iPad也是Apple Music用户中的常用设备,这次三耳君给iPhone搭配的界面则是来自乐图的PAW-D1,用自家LTOS DSP方案,搭载AK8142独立高精度时钟芯片,并用了录音室级别的隔离设计。iPhone可直接连接使用,无需外接供电。

如同多年前测试iOS设备播放无损/内容通过USB输出的结论,三耳君始终认为iOS的输出质量并不见得逊色于常见未经特别优化的PC/Mac,iPad的输出质量又会略优于iPhone,iPhone的主要问题在于似乎对当时信号状态有点敏感。

如今,我们在iOS平台上已经有多个方便的无损/串流平台可选,Apple Music和Qobuz是三耳君使用较多的两个App,其中Qobuz也是向来被普遍认为音质较佳的选择。

Apple Music和Qobuz在iOS上的对比也是两个平台内容质量和软件优化的对比,因为Qobuz也并非通过第三方HiFi播放器App接入API播放,条件完全公平。从主观聆听感受来说,若是播放双方均提供相等高格式的内容,三耳君认为并不容易在这套系统中听出明显的差异。但在16Bit/44.1kHz这个标准的CD规格的内容上,特别是相对老的录音或者是没有标记“苹果母带”的专辑,Apple Music的播放效果就稍显不如Qobuz。具体的差异可以笼统地概括为Qobuz的声音更具备“HiFi”感,Apple Music这类内容的效果会显得稍有干瘪、而且声场缺乏Qobuz的通透立体。

造成两者播放16Bit/44.1kHz内容差异的原因暂时不得而知,若要猜测的话,三耳君推测是主推HiFi市场的Qobuz在算法上更有讨好听感的优化,甚至是母带方面也有一定处理。但毕竟是收费标准相差甚远的两个平台,这点差异完全是三耳君接受范围内,若是听新录音或者高格式内容为主的朋友,则可以忽视差别。

源文件大小与Flac接近

三耳君知道必然还会有朋友希望看见Apple Music对比本地文件播放,可以肯定地告知本地文件的播放优势是存在的,因为可选的HiFi级第三方软件选择丰富,各类的优化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因此在此省却。

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三耳君对比了Apple Music和著名的高格式音乐平台HD Tracks下载的同一曲目文件。马友友的《六个演变——巴赫大提琴组曲》发行商为Sony Classical,常理来说给到不同平台的内容不会存在差别。

通过文件大小的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在两个平台下载的文件体积基本一致,换句话说苹果movpkg后缀的HLS封装文件所占空间与常见的FLAC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HLS封装的数字保护意味着文件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设备或软件中播放,对于本地播放的爱好者来说就有所遗憾了。

普惠意义大于HiFi属性

苹果自家硬件作为音源,用介入影响较少的全数字链路传输,由经过GLM系统校正的真力8331同轴监听喇叭出声,经过几番细听和对比,三耳君相信可以尝试得出关于“Apple Music无损音频够HiFi吗?”的结论。

优惠的价钱并不意味着内容质量低廉,堪比照妖镜的测试中可见Apple Music的内容质量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格式和“苹果母带”的内容,并没有在与HiFi用户较多的Qobuz对比中显现劣势。至截稿时,除了Mac OS和iOS、iPad OS以外,Android客户端支持格式的正式版App也已上线。作为自成生态且拥有海量用户群体的品牌,苹果提供了对绝大部分用户而言都称得上高质量的内容,而且每个月只需花费连奶茶都买不到的价格。对于大众音乐爱好者而言,Apple Music的普惠意义远大于HiFi属性,何况还有越来越多为耳机用户优化的全景声制式内容。

够HiFi了吗?对于向来认为“音源靠谱是基础”的三耳君来说,Apple Music无疑是及格有余的。多番的测试并没有令三耳君感到不耐听,更没有发现部分音乐平台预设音染的奇怪口味。

当然,三耳君还期待Apple Music可以更加HiFi。前文简单分享过可以围绕Mac打造的优化方式,我们不难在硬件上做到更趋极致,但目前三耳君更期待Audirvana Studio等专业HiFi播放器能尽快完成Apple MusicAPI的接入。从Audirvana Studio目前版本(1.5.7)来看,Apple Music普通本地文件已经可以稳定接入,但在线或离线的HLS封装文件依旧未能支持。简单来说,Apple Music要更加接近HiFi发烧友的严苛要求,还要做到在Mac上达到自动BitPerfit,以及支持内存播放和独占USB输出等功能,这一切就需要等待第三方HiFi播放器的努力了。

最后,这次的实验其实还证明了三耳君并没有那么HiFi。目前尚不完美的Apple Music已经在三耳君的日常音乐聆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可靠而简(pian)单(yi)地享受音乐可能更加重要~

甲壳虫乐队资料

煲音箱专用音乐:

1、蔡琴 《被遗忘的时光》

《被遗忘的时光》一曲中,开始部分的清唱,用来煲音箱的中频恰到好处。从试听情况来看,人声还原效果非常不错,在听这首曲子时,人声与背景音乐的层次比较容易分辨。

一般HI-FI箱的中频其实不煲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听人声时的效果令人惊喜,蔡琴的人声显得轻松宽广,人声表现得很真实,解析力非常高,乐器的质感基本上没有什么音染。总的来说这套箱子确实能做到完全真实的还原音乐原貌,不温不火,让你真实地感到乐队与歌唱家站在你的面前。

2、赵鹏 《Editors' Choice》

赵鹏素来被称为低音王子,温暖、磁性的男低音非常有亲和力,声音不做作。这种浑厚的低沉人声非常适合煲开音箱的低频。初步煲箱一定要用节奏缓慢的音乐,即使是低频音乐也应当如此。在此过程中,无任何修饰的将赵鹏松弛、圆润的音色展现出来,歌声自然流畅;

每一首歌都能给人营造出一种平和的心境,尤其那首吉他情歌《风和花的爱情》更是纯朴无华,旋律起伏有致,情不自禁地倾诉出对爱的内心感受。但是应用于煲音箱更推荐《Editors' Choice》

3、老鹰乐队 《加州旅馆》

喜爱英文歌曲的fans没有几个不知道《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这首非常经典的吉他曲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流行音乐作品之一,它造就了一批Hotel California的超级fans。

因为是这首单曲太有名了,风头甚至盖过了它的创造者“老鹰乐队”(The Eagles)这首 Hotel California 在17年连续8周获得排行榜冠军的位置,歌曲特殊之处在于Don Felder与Joe Walsh所的双吉他效果。在《滚石》评出的伟大的100首英文歌曲中名列第十一。

煲音箱是通过长时间的播放特定音乐来,使用音箱播放指定音乐即可进行煲音箱,煲音箱是通过让音箱的单元老化,使之不再发出刺耳的噪声,并让声音大限度的圆润、甜美。在"煲"音箱的过程中,要注意音量、时间、摆位和唱片选择。

扩展资料:

煲音箱技巧:

1、音量

控制好音量是"煲"好音箱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要根据音箱的功率和单元的尺寸来定。就多媒体音箱的特点来说,一般实际功率远小于标称功率,所以在"煲"的过程中要将音箱的音量开到top,电脑中声卡的音量限定在60%-75%即可。

当然适当提升它的音量可能会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一来如果音箱质量不过硬,不仅得不到更好的效果还可能在"煲"好后产生更大的杂音;二来在连续两、三天的大音量播放时,音量在选择上以中等稍大为宜。如果音箱比较高档,也可适度加大音量。

2、时间

对于全新未使用过的音箱,打磨的时间需要稍长一点,以60小时左右为宜。但是在打磨音箱的过程中,每播放12-15小时候停机休息一刻钟,可以得到比较完美的音效;

考虑到绝大多数玩家的音箱多是使用过一段时间而未经"煲"过的,推荐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煲"上36-48小时,应该可以做出比较出色的效果。

3、摆位

这里的摆位并不是说要如何安置音箱,而是指要将音箱安放在平稳、牢固的地面上以减少音箱在较大音量时所产生的震动。因为大家在"煲"的时候一定会将音箱安放在诸如储藏室之类的地方进行播放,进而忽略了提供音箱一个稳定的环境。

4、选择唱片

唱片的选择对于音箱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现在多媒体音箱使用多是玩游戏和听流行音乐,大家在"煲"的过程中可以轻重结合,用轻快的流行音乐配以强烈的重金属摇滚乐来"煲"音箱。如果特别忠于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的欣赏,可以以一些交响乐和流行乐混合搭配。

在"煲"的时候如果用电脑作为音源的话,请使用有频率调整的软件,例如Winamp等,在常听的部分适当提升,以求音箱有较好的表现。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克虫乐队)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流行音乐的革命性的发展与影响力无人可出其右,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的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在英国,披头士乐队更是影响了60年代至今几乎每一支乐队的形成和发展。而乐队中四名伟大的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披头士乐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的基础,彻底埋葬了“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王朝,统治了美国唱片市场,并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对于美国唱片工业冲击形成的影响,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

虽然从成立到解散,披头士乐队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时间,但是乐队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的革命者,他们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唱片销售纪录,而且他们的文化影响力也早已超过了其艺术的本身。披头士乐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英国文化和英国历史的一个商标,他们中的成员也有被英国女王加封晋爵。披头士乐队引领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为时尚流行的风向标,关于披头士乐队的任何东西全部都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商品,而披头士乐队曾经使用过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以惊人的天价来拍卖。披头士乐队除了不计其数的登上各种杂志的封面以外,还经常登上世界多个国家的邮票和明信片等纪念品,他们拥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主题博物馆和纪录片,**等相关文化资料储存组织。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拥有大量的披头士乐队成员的职业模仿者,以及专业组织和评判模仿大赛的机构和组织。披头士乐队以及披头士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在20世纪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永远铭刻,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流行文化的商标,从未受到任何的挑战。

回溯披头士乐队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数不胜数的光辉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初,这支神话般乐队的开始是从英国名城利物浦开始的。早在披头士乐队录制专辑轰动世界的五六年之前,这支看起来和其他无名乐队并没有太多区别的音乐团体就已经开始了他们般的经历。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流行起了噪音爵士乐,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约翰·列侬(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约遇刺身亡)就是当时追逐潮流的一个叛逆青年,1956年,16岁的约翰·列侬在利物浦一处教堂里结识了小他两岁的保罗·麦卡特尼(出生于1942年6月18日),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双子星走在了一起。1957年3月,正在高中读书的列侬购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在高中校园里组建了一支名叫Quarrymen的噪音爵士乐队,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他们的学校Quarry Bank高中。保罗·麦卡特尼马上就加入了列侬的这支乐队担任另外一名吉他手,不久之后麦卡特尼的好朋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出生于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因恶性脑肿瘤去世)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第三名吉他手,与此同时也陆续的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并退出这支高中校园里的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Colin Hanton)他于1957年加入,于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这三名利物浦吉他手在50年代末构成了Quarrymen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才华横溢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Stuart Sutcliffe,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因突发型脑出血病逝)加入了Quarrymen乐队,同时他建议乐队更名为甲壳虫乐队(the Beetles),1960年夏天,Quarrymen乐队把名字变更为银色披头士乐队(the Silver Beatles),一直缺乏固定鼓手的乐队也找到了合适的鼓手彼德·(Pete Best,1941年11月24日出生在印度Madras市)加入,同年8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随后披头士乐队前往联邦德国的汉堡作为乐队在欧洲的起点,但是汉堡的经历却为披头士乐队泼了一头冷水。在汉堡,劈头士乐队虽然非常成功的在当地的一些俱乐部站住了脚,并且成为了当地一支小有名气且颇受欢迎的乐队,但是在1960年末,由于乔治·哈里森尚未成年,所以他们被西德方面遣送出境,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英国的利物浦,但是乐队通过在利物浦的一些演出渐渐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小乐队。

1961年3月份,披头士乐队再次回到了德国的汉堡,去作为汉堡歌星托尼·谢里丹(Tony Sheridan)的后备乐队来参与专辑的录制工作,在此期间披头士乐队也创作了一些歌曲,但是没有被发表,不过这些音乐在披头士乐队成名之后陆续的被发行,这些早期作品证明了他们从这时开始就已经开始展现自身的才华了。与此同时,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的事业发展则日渐辉煌,在当地的俱乐部和酒吧的演出使他们渐渐从一支地下乐队逐渐的走向当地音乐文化的前台,在利物浦和默西塞德郡(Merseyside)地区,披头士乐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的歌迷和听众群体,而他们在卡文俱乐部(Cern Club)经常性的演出表演早已成为了流行音乐界的一个,整个1961年,披头士乐队的一系列活动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但是同样在1961年,乐队的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却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去完成他的学业,保罗·麦卡特尼转而成为了乐队新的贝斯手,乔治·哈里森成为了主吉他手,约翰·列侬担任节奏吉他,彼德·担任鼓手,但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唱歌手。

在1961年,披头士乐队在利物浦演出和表演的过程中,乐队从最初时候的仅演唱翻唱曲目,到后来乐队成员自行创作歌曲,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两个人相互合作创作了大量在日后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自己音乐风格的探索,从最初的噪音爵士乐,到逐渐从民谣,布鲁斯,R&B音乐和摇滚音乐中汲取精华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开始了在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并将其融入乐队音乐的摸索。同是在这一年,披头士乐队的忠实歌迷,乐队前贝斯手苏茨里费的女朋友Astrid Kirchherr突发奇想,让乐队的所有成员全部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这一起怪诞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这一发型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成名以后的商标之一,并且带动了后来的流行方向。不过并不是乐队每一名成员都非常乐意把头发剪成拖把头一样的发型,乐队的鼓手就特例独行的留着和乐队其他成员完全不同的发型。1961年底,披头士乐队的巨大潜力被利物浦的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泼斯坦(Brian Epstein,生于1934年9月19日,1967年8月27日由于过量死于伦敦的家中)所发现,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他成功的运作即将把披头士乐队带上世界音乐的颠峰。

1962年1月1日,披头士乐队前往Decca Records唱片公司试音,但是最终被唱片公司管理人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回绝,并且声称,吉他乐队已经没前途了。此前他们已经被多家唱片公司所拒绝,但是在爱泼斯坦的带领下,披头士乐队再次前往百代(EMI)唱片公司的下属Parlophone公司碰运气,经过试音之后,唱片公司制作人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在1962年5月9日和披头士乐队正式签约。除了忙于和唱片公司的签约谈判,披头士乐队还继续在德国和英国进行演出,而成功和唱片公司签约后的爱泼斯坦开始潜心包装乐队的形象,除了已经形成的发型之外,还在着装等各方面打造披头士乐队,1962年8月16日,不合群的鼓手彼德·被爱泼斯坦开除出队,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而他的被开除原因也是被传说的多种多样,有说法称的离队是因为他不合群体的着装打扮和发型,也有说法称是因为古怪多变的性格,以及乐队其他成员嫉妒他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歌迷中的地位而被开除,还有说法称制作人乔治·马丁对他的鼓技不满。最终,利物浦土生土长的鼓手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原名Richard Starkey,生于1940年7月7日)被应招入队取代了彼德·,而乐队的成员也实现了清一色的利物浦本土化。而1962年对于披头士乐队的另一个重要就是乐队的前任贝斯手斯图亚特·苏茨里费因脑出血病逝,年仅22岁。林戈·斯塔尔加入之后,披头士乐队立即开始了乐队第一支单曲《Love Me Do/PS I Love You》的录制。在这首单曲发行之后,顺利的排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20名,据说爱泼斯坦为了乐队的单曲能够进榜而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万张,同时,披头士乐队也正式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固定表演嘉宾,从1962年到1964年,披头士乐队共在BBC进行了50多场表演。

1963年,披头士乐队的第二首单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冠军单曲,同时这首单曲也被公认为是“英国入侵”浪潮的标志性单曲。随后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三首单曲《From Me to You》同样成为了英国单曲榜冠军。1963年3月22日,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在发行之后迅速成为了英国专辑榜的冠军,并且在冠军位置上异常惊人的连续称霸了长达30周的时间,这在英国引起了轰动,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被披头士乐队的音乐所吸引,无论男女歌迷都为之倾倒,这些狂热者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Beatlemania(披头士狂)”。披头士乐队的音乐在这时候已经初步成型,他们富有活力的音乐迎合了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带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同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不同的风格和音乐元素,无可挑剔的音乐旋律以及谐和的音乐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诗意般的歌词和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国的音乐市场,也带动了整个英国文化的发展,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核心,两位天才之间的完美配合成为了音乐界的一段佳话。而制作人乔治·马丁卓越的制作才能也被人们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头士的音乐,并且精妙的音乐和器乐编排,成为了披头士音乐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披头士乐队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陷入一个程式化的怪圈,他们并没有使自己的音乐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摸索前进,进一步的去发展完善自己的音乐风格,并且在编曲,创作,以及器乐的表演方面进一步提高。披头士乐队在1963年底发行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除了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现了乐队在作曲以及各种乐器的演奏配合和编排上的成熟,他们用多种不同的乐器创造并完美的演绎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旋律以及把他们谐和的编排在一起,此时的披头士乐队已经具备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筹的王者实力,到1963年底,披头士乐队已经初步的统治了英国的音乐,狂热的歌迷们遍布英国的每一个角落,仅仅发行了两张专辑,但是披头士成为了文化现象。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显然不会对英国的疯狂充耳不闻,百代公司在美国的伙伴Capitol公司成为了最先的获益者,他们发行的单曲迅速席卷了美国的单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发行了披头士乐队第一张美国专辑《Meet the Beatles》,结果他们在美国引起了并英国更剧烈的疯狂,专辑发行后不久,披头士在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现,结果吸引了全美超过七千三百万的观众收看,美国同样出现了极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披头士乐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最具轰动效应的乐队。同样,由于披头士乐队的出现,也掀起了“英国入侵”浪潮。从此之后,披头士的每一张专辑,每一首单曲都可以在大西洋两岸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再没有任何人和乐队可以对他们形成任何冲击。1964年,披头士乐队出演了第一部**《A Hard Day's Night》在这部类似于自传性质的**中,除了**上的欢快活泼的音乐喜剧形式赢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绩和影评界的广泛好评以外,乐队贡献的**原声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继续,英国摇滚风格的音乐除了在英国引领音乐的发展之外,还逼迫着美国的一些慢节奏民谣歌曲风格的乐队和歌手投入到了摇滚音乐之中,就连美国音乐的象征“猫王”埃尔维斯也开始做出变化以对拯救自己的音乐市场做垂死挣扎。在这部**原声中,乔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国“革命的音乐诗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电吉他唱摇滚的影响,第二个拿起了电吉他来演奏摇滚歌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摇滚音乐革命性的变革并影响了摇滚乐以后的发展。

随着披头士乐队成功的冲开美国唱片市场的大门,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众多的英国乐队在此后一拥而上,从根本上冲击了美国音乐市场,“英国入侵”轰轰烈烈的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但是始终没有任何乐队对披头士乐队的地位形成威胁,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英国的众多乐队影响了此后的数代美国摇滚音乐歌手和乐队的风格和思想。从1964年到1965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张专辑和**原声,这些专辑除了继续轻易的获得巨大销量以外,虽然某些部分带有商业催生的色彩,但是绝大多数在音乐上也是不断的进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国乐器的使用融合上,披头士依旧是世界领先,并且他们不断的汲取其他音乐人的精华,列侬就从鲍勃·迪伦的歌词创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经验,并且表现在了自己的音乐中,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状态使得披头士在音乐领域保持着持续进步的辉煌成就,而这期间的一些单曲也呈现出民谣和乡村风格,并且更多的注重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个人感情的表达。除了发行专辑以外,披头士还增加了全球性的巡回演出,这使他们的辉煌和巨大的影响里渐渐成为了全球性的,他们的歌迷开始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他们所主演的**《Help!》在票房商业取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

1966年,披头士乐队又发行了专辑《Revolver》,这张专辑依旧在世界范围内热销,不过这张专辑的风格却开始更加趋向于迷幻音乐,虽然这种变化是非常成功的,编曲,旋律,吉他的表现都依旧是协调组织的非常完美,但是此前听多了披头士那种摇滚风格的歌迷却有一部分声音认为披头士应该继续自己的器乐和声乐表现非常完美的摇滚乐风格,而不应该趋于迷幻色彩。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绝大多数的披头士狂热者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狂热,专辑中多首单曲仍然在世界各国轻松的成为排行榜冠军,续写着披头士乐队以前的辉煌。在1966年发行的另一张专辑《Yesterday...And Today》封面却引起了相当巨大的争议,由于封面的生肉以及玩具娃娃的封面来抗议Capitol唱片公司控制他们唱片在美国市场的生杀大权,结果这些唱片在送往唱片店不久尚未发行的时候就被封存禁止发售,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封面重新换成了普通图案之后才再次上市发售,而现在拥有那张专辑原始封面的唱片其珍藏价值早已超过数万美元。同年,乐队又因为列侬的“披头士比耶稣更受欢迎”的言论而一度遭到了电台和媒体的封杀,但是这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媒体就妥协了,在披头士道歉之后,他们重新对披头士敞开了大门,似乎披头士确实比耶稣更受欢迎。但是乐队在1966年8月29日结束了在旧金山Candlestick公园的演唱会之后,就宣布暂停巡回演出,集中精力在录音室去做音乐创作。但是媒体却广泛的认为乐队即将解散,特别是乐队的成员在注重乐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了个人音乐的发展,更加刺激了这种说法的蔓延,不过披头士最终以新单曲核心专辑的发布而彻底打消了媒体的各种猜测。

1967年,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这张专辑不仅让披头士继续着流行和摇滚乐界的统治性地位,同时也是披头士出色的迷幻音乐专辑,多种乐器的混杂以及多首歌的混录等,旋律、编曲、歌词、器乐等各方面仍旧是无可挑剔,同时专辑中歌词所流露出的嬉皮士态度,再一次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思想,披头士再次代表了年轻一代的文化思潮,因而虽然他们的迷幻音乐以及生活上开始服用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过披头士却依然扮演着青年人先锋的角色,披头士依然是文化的先驱,不过他们的音乐却开逐步的离开摇滚乐转而向着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和变化。1967年8月27日,披头士乐队的经理人,为乐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爱泼斯坦由于过量而死在了伦敦家中,种种迹象表明,爱泼斯坦可能是蓄意服毒过量自杀。失去了经理的披头士突然变得有些混乱无主,他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第一部**《Magical Mystery Tour》在BBC播出,但是最终遭到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以及媒体的刁难,虽然**的原声专辑仍旧受到了歌迷们的疯狂欢迎,但是这一切却成为了披头士乐队出现崩溃的开始。

1968年,披头士乐队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建立了自己唱片公司Apple Records,用来管理和组织乐队的财政问题。但是披头士乐队成员多年来对于印度宗教的追捧却在这时达到了极至,他们偷偷的来到了印度,潜心修行印度宗教,但是随着媒体的刁难和追逐,乐队成员最终被迫离开了印度,并且放弃了宗教方面的学习。同时由披头士乐队制作音乐的另一部动画片《**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再次遭到媒体和批评家们的责难,不过歌迷们的狂热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影片同名主题歌《**潜水艇》也已经成为了披头士的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末,披头士乐队发行了双唱片的专辑《The Beatles [White Album]》,这张专辑在进一步巩固他们在歌迷群体中影响力的同时,又重新赢得了各方的好评,重新证明了乐队成员的大师级水平。在这张专辑中,披头士乐队放弃了迷幻音乐,转而继续坚持以吉他为主的摇滚乐,并且继续展示他们的多种风格融合以及多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和编曲等才华,这张专辑也成为了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专辑之一。但是在专辑辉煌的背后,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原因逐步的被暴露出来了,与早期音乐创作和表演时相比,此时的披头士音乐已经开始出现个人化程度过高的现象,一首歌并不是由集体或者个人创作出来之后再由乐队集体来表演,而是某个人创作出来一首完全适合自己来演唱或者表演的歌曲,由个人展示才华,乐队的其他成员只是伴奏,在歌曲中并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这种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两大天才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只创作适合自己个人的单曲,而越来越少的为乐队整体创作音乐,这是乐队的集体音乐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明争暗斗的恶性竞争,各自创作各自的音乐,并且在爱泼斯坦去世之后,列侬和麦卡特尼两个人都希望能够由自己一个人统领乐队,但是双方又不能相互心服,而只能暗地斗争,并且屡次在录音室争吵,列侬还在此期间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更为棘手的是,在列侬和麦卡特尼明争暗斗的同时,同样富有创作才华,特别是极其富有编曲作曲以及演奏天赋的乔治·哈里森也渐渐因为自己年龄最小而在专辑制作时受到的一些不太公正的对待而感到不满,比如更少的作为领唱,创作的单曲也更少的被收录在内等情况,同时乐队的相对内敛的鼓手林戈·斯塔尔也开始不能忍受由于不是乐队原班人马而受到的各种不平等对待,比如平时基本看不到斯塔尔担任领唱,甚至连乐队的合影中,斯塔尔的单人照也是四名成员中最少的。披头士乐队不可调和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乐队团结的危机一触即发,所幸的是,当时的媒体在此时尚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与这些矛盾同时出现的还有列侬的爱情问题,列侬此时已经和日本女星小野洋子(Yoko Ono)深深的坠入了爱河,尽管遭到了乐队其他成员以及大量歌迷的一致批评,但是列侬依然是执著的和这个日本女人在一起,并且因此时常影响乐队的。

1969年初,披头士乐队的成员间再次出现了分歧,麦卡特尼主张乐队重新恢复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但是其他人决定继续在录音室内录制新专辑,并且暂定名为《Get Back》。但是乐队的录制却非常的不顺利,麦卡特尼表示不同意,而哈里森又暂时性离队,并且在归队以后带来了美国的键盘手比利·普雷斯顿(Billy Preston)作为乐队固定的键盘手,同时为了缓和一下乐队四名成员间的不和谐气氛。但是遗憾的是乐队新专辑的最终流产,乐队此后只是为一些**和电视节目录制了少量的几首单曲而已。随后在1969年1月30日,披头士乐队在伦敦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的房顶上举行了即兴的小型演唱表演活动,但是在表演结束之后没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他们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但是在1969年春天,披头士乐队原本准备录制的专辑中最好的两首单曲《Get Back》和《Don't Let Me Down》以单曲形式发表,并且依旧在全世界各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歌曲,世界上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降温,大量的披头士狂热者们依旧保持着狂热。可是更大的矛盾在不久之后到来,保罗·麦卡特尼在3月12日和美国摄影师琳达·伊斯特曼(Linda Eastman)结婚,几天之后,约翰·列侬也正式迎娶了日本女星小野洋子,关键的问题随后出现,麦卡特尼坚持由自己的岳父李·伊斯特曼(Lee Eastman)作为乐队的新经理,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最终聘请了美国商人艾伦·克莱恩(Allen Klein)担任了乐队的经理。披头士乐队在1969年中期最后一次走进了百代公司的录音室,和制作人乔治·马丁一起去录制专辑《Abbey Road》。这张专辑中,尽管多个部分是四名成员分开录制的,但是乐队却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统一,四名音乐家在这一时间里又重新发挥出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在音乐旋律,编曲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而在歌曲的音乐音乐创作方面,哈里森也和列侬以及麦卡特尼平分秋色。乐队成员间最后的努力最终缔造了这张完美的专辑。最终这张专辑在市场上又继续了披头士的时代,疯狂的披头士迷们继续无限制的发挥着自己的热情,然而没有人会想到此时的披头士乐队,解散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由于披头士乐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公开表演,以至于在美国大陆产生了许多谣言,有一种说法认为麦卡特尼已经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因而去世,现在只不过是一名出色的模仿者替代了他,而这些想象力丰富者们的依据则是根据唱片封面的艺术抽象性来判断出来的。然而真实的是,1969年9月,约翰·列侬提出退出披头士乐队,但是由于此时的披头士乐队正在于百代公司商谈续签合同的问题,列侬退队的事情就被临时搁放下来。

进入1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举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但是由于录制时间等原因,《Abbey Road》通常被认定为披头士乐队的最终专辑,不过这张专辑依然在全世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为此时的披头士热潮并没有减少。但是在这张专辑发行之前的10年的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他将退出披头士乐队,从此也宣告了伟大的披头士乐队即将进入历史。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还不了解情况,所以率先提出离队的麦卡特尼受到了歌迷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当一切渐渐清楚之后,人们似乎认为四名伟大的音乐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乐队的解体。而从乐队解体以后,Apple Records唱片公司也有名无实。10年10月31日,麦卡特尼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完全解散披头士乐队,并且禁止乐队重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辩论之后,最终诉讼被法庭批准,披头士乐队从此以后再无任何希望重新复合。

披头士乐队解散以后,乐队的成员也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自己的事业,哈里森在列侬和麦卡特尼的阴影里得不到施展的才华终于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现,他组建了All Things Must Pass乐队,列侬则和妻子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乐队(Plastic Ono Band),麦卡特尼的单飞生涯最为成功,他的Band on the Run乐队在商业上及评论界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在流行音乐界和摇滚音乐界续写着自己的辉煌,而最不顺利的则是斯塔尔,并没有太多创作才华的他在70年代初的时候只能是频繁的帮助各个前队友,做一些伴奏工作,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问世。经过70年代之后,列侬的音乐在独立发展后越来越拥有伟大的思想和深意,歌词方面的造诣越来越深,而麦卡特尼则依旧保持着音乐的美妙旋律,哈里森依旧在器乐的表现上超出其他前队友,而斯塔尔则只能创作出相对不错的音乐,渐渐的趋于平庸,但是仍旧是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单曲和作品都曾经达到过非常辉煌的高度。应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披头士的成员们由于披头士狂潮的延续,依然能够续写着自己乐队的和辉煌,并且取得伟大的商业成就?/ca>